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优先选择清洁能源。家居装修优先选用绿色低污染原辅材料,使用环保油漆涂料。
自觉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积极落实各级人民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要求。记者9月4日获悉,为进一步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特编制《陕西省公民蓝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并对外发布。理性消费、合理消费,优先购买绿色产品,少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产品,循环利用物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不露天焚烧秸秆、垃圾,不燃用散煤,不在禁燃区内燃放烟花爆竹,不在城区露天烧烤,不在居民区饲养家畜家禽,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公约》提出,公众应主动了解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学习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关注政府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信息,积极建言献策,提升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赵英民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比如浙江省湖州市是第一个把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写入政府文件的城市,目前,湖州正在培育发展资源富集、活跃有序、特色高效的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这意味着,如果人们要将温度上升控制在一定水平内,则必须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
这些污染物,如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在大气中形成微小的液滴,通过反射阳光和改变云层亮度起到冷却作用,但冷却的程度一直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他说:如果我们能够将升温限制在1.6、1.65或1.7摄氏度,那就比2摄氏度要好得多。这是瑞士少女峰上的一张巨型明信片,由12.5万条来自儿童和年轻人的关于气候变化的信息组成。如今,不确定性的范围已经缩小到偏高的一侧。
我们仍然需要为每0.1摄氏度而战。同样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Robin Lamboll则说,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仍然是可行的。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Joeri Rogelj表示,要想实现1.5摄氏度的目标,人类需要在2034年而不是2050年之前实现全球净零碳排放。该团队估计,截至2023年1月,剩余碳预算约为2500亿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量从5000亿吨减少到2500亿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自2020年以来又增加了3年的排放量,其余的大部分是由于更好地估计了气溶胶污染物的影响。从那时起,又有9个月的排放量,因此剩余的碳预算将降至约2200亿吨二氧化碳。
虽然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该排放量最终可能在2024年开始下降,但Peters仍不相信碳排放量在2023年达到峰值。如果气溶胶冷却作用偏高,那么随着化石燃料的逐步淘汰和气溶胶污染的减少,气候将会进一步变暖。要想有50%的机会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不能超过1200亿吨截至10月30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有20个城市启动了空气重污染预警,其中包括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南省安阳市等。
3日起,随着冷空气到来,空气污染过程结束。在排放方面,专家组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工业企业、重型货车活动水平和秸秆火点数量环比上升,污染排放呈增加趋势。
北京PM2.5组分特征显示,29日,本地机动车、工程机械等排放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推高了北京市区的PM2.5浓度。具体来说,北京面临低压、逆温、静稳及高湿度等不利气象条件,还受到外来传输的影响。
关于本次空气污染过程的成因,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纪元元、汤翊、黄志辉、康盼茹等组成的专家组分析,自10月22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冷空气活动偏弱,出现了逆温、静稳以及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垂直扩散条件极差。10月30日12时至11月2日24时,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报,受偏南风叠加高相对湿度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过程将持续至11月2日。但是到10月29日,北京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比提高。在工业源方面,10月下旬以来,该地区的工业用电量较10月上中旬增长约5%,其中水泥、砖瓦等行业用电量增幅更为明显;在移动源方面,重型货车交通流量处于秋冬季以来的高位,较10月上中旬升高了约14%;在面源污染方面,10月21日28日,累计发现火点325个。污染来源解析结果显示,在本次空气污染过程中,北京受西南、东南、偏东三条主要传输通道影响。
在预警期间,要求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车、北京号牌的国四排放标准柴油货车等执行限行措施。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启动首日,北京市积极行动,最大限度减缓污染程度。
10月31日,北京市空气质量基本为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据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最新预测预报,10月31日11月2日,北京夜间至早上,扩散条件不利,预计空气质量均达到中度污染,11月3日空气质量转好。
机动车、工业炉窑等排放是空气中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秸秆焚烧等对局地PM2.5污染贡献突出但是到10月29日,北京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比提高。
机动车、工业炉窑等排放是空气中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秸秆焚烧等对局地PM2.5污染贡献突出。在工业源方面,10月下旬以来,该地区的工业用电量较10月上中旬增长约5%,其中水泥、砖瓦等行业用电量增幅更为明显;在移动源方面,重型货车交通流量处于秋冬季以来的高位,较10月上中旬升高了约14%;在面源污染方面,10月21日28日,累计发现火点325个。10月31日,北京市空气质量基本为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污染来源解析结果显示,在本次空气污染过程中,北京受西南、东南、偏东三条主要传输通道影响。
关于本次空气污染过程的成因,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纪元元、汤翊、黄志辉、康盼茹等组成的专家组分析,自10月22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冷空气活动偏弱,出现了逆温、静稳以及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垂直扩散条件极差。在预警期间,要求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车、北京号牌的国四排放标准柴油货车等执行限行措施。
具体来说,北京面临低压、逆温、静稳及高湿度等不利气象条件,还受到外来传输的影响。在排放方面,专家组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工业企业、重型货车活动水平和秸秆火点数量环比上升,污染排放呈增加趋势。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报,受偏南风叠加高相对湿度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过程将持续至11月2日。据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最新预测预报,10月31日11月2日,北京夜间至早上,扩散条件不利,预计空气质量均达到中度污染,11月3日空气质量转好。
截至10月30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有20个城市启动了空气重污染预警,其中包括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南省安阳市等。10月30日12时至11月2日24时,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3日起,随着冷空气到来,空气污染过程结束。北京PM2.5组分特征显示,29日,本地机动车、工程机械等排放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推高了北京市区的PM2.5浓度。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启动首日,北京市积极行动,最大限度减缓污染程度202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收到2500个地球卫士奖提名,5个提名凭借应对塑料污染的创新解决方案和变革行动获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0月30日宣布:将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奖项授予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以表彰这一模式对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的杰出贡献。通过吸纳沿海民众加入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联合塑料应用企业,并设立蓝色联盟共富基金进行价值二次分配,惠及一线收集群体,达到生态与富民的双赢。
蓝色循环模式于2020年开始在中国浙江探索,由沿海民众、船舶及多家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当天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蓝色循环模式运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海洋塑料污染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销售等全环节可视化追溯,迄今已收集超过1万吨海洋废弃物,是中国最大的海洋塑料废弃物回收项目,获颁地球卫士奖中的商界卓识奖。